■青年時期的高劍父。■春睡畫院原址圖。■襯衫高劍父國畫《東戰場的烈焰》。
  如果不是二手餐飲設備台北節假日,來高劍父紀念館的人不多,有時大半個上午也只有一兩個人。“而且人多的時候,也是以退休的老人家為主,要不就是美院的學生,”坐在門口的值班人員說。
  解放北路右拐,是盤福路,自劈山為陵的南越王墓1983年被髮現之後,有風水先生順勢有了“此地是廣州龍脈”一說,機緣巧合的是,ssd固態硬碟優缺點80多年前的1933年,這裡還吸引了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,他將春睡畫院遷址於此,而現址為高劍父紀念館的春睡畫院,早已成為了廣東畫壇歷史上一個重要符號。
  春睡畫院設計裝潢曾被日軍轟炸
  相比於隔壁盤福大廈人員出入的頻繁,一叢茂密竹子掩映下的高劍父紀念館很是安靜,細看十四幅高劍父的真跡,你甚至能夠聽到時間流逝的聲音,仿佛置身於那間依山而築的ssd固態硬碟古老大屋,看到一個五旬老者正在循循善誘地教導學生。
  這裡是春睡畫院的舊址,嶺南畫派的“搖籃”。三幢併排的房屋原為晚清浙江旅穗人士停屠龍義莊,1930年高劍父購得後修葺而成,取名“春睡畫院”。
  有意思的是,早在1923年,為培養人才,高劍父就曾在文明路安定里創設了“春瑞畫院”,黎雄才等為早期學員。由於“瑞”和“睡”在粵語中發音相同,高劍父後來將其改名為“春睡畫院”,取自諸葛亮“草堂春睡足,窗外日遲遲”的詩句。
  雖然如此,隨著1938年10月廣州的淪陷,有著廣東畫壇“黃埔軍校”之稱的春睡畫院也被日機炸毀,在這之前,高劍父已攜家人避難澳門,這也是高劍父一生當中第二次寓居澳門,一直獃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。高劍父第一次去澳門是在他17歲之時,當時入讀澳門格致書院(今嶺南大學前身),跟隨法國傳教士麥拉學習西洋素描。雖然時間短暫,但是研習之道異於此前學習的居派花鳥技藝。
  有意思的是,在廣東繪畫發展史上,高劍父之師——晚清的居廉已經一改花鳥畫自明朝“林良時代”形成的格局,以細筆工致的方式引入對傳統粗筆瀟灑風格的鼎革,所以從這點上來說,高劍父後來提倡“國畫革命”,主張“折衷中外,融合古今”也算是承襲師門革新創意之道。
  赴日學習 給中國畫註入新血液
  鉛筆不適宜表現毛筆提按頓挫的線條效果,而毛筆同樣難以體現鉛筆挺括銳利的線條特征。西洋畫對線條的要求,就是流傳廣泛的《達·芬奇畫蛋》故事中,主人公最終能夠僅憑一根線條就能勾畫出具有體積感的雞蛋。
  雖然澳門從師麥拉,但是由於時間過於短暫,還不足以讓高劍父領會西洋畫透視和尚形等特點,所以對於他技藝提高起至關重要作用的,是從1903年到1908年之間的多次赴日學習。在這期間,他一再強調“日本畫即中國畫”,稱他之所以赴日本學習,目的並非僅僅為了學習日本畫的技法,更“不是要打倒古人,推翻古人,消滅古人”,而是為了尋求西方文明,改變審美觀念,從而給古老的中國畫註入新鮮血液。
  1908年,從日本游學歸國的高劍父首先倡導在廣州發展“新國畫”,並舉辦了第一次“新國畫”個展。
  的確,論及在繪畫界敢為天下先,高劍父扮演的一直都是衝鋒陷陣的角色,以繪畫作品承載科學新知就是一例,飛機、坦克、餅干、電線桿和西式火腿等新事物都是他的題材,而這些,在傳統國畫畫家眼裡,已經算得上是“離經叛道”。
  說到“離經叛道”,高劍父早在1905年就在東京加入了同盟會,參加過黃花崗起義。
  據瞭解,在起義前,所有仁人志士都曾以抓生死鬮的形式分配任務,高劍父抓了“生鬮”,負責外圍接濟。雖然如此,在這個過程中,面對清軍槍炮,他還是攀上屋頂扔下一枚炸彈,引來槍彈四射,導致右腳受傷,這是高劍父為清政府送出的第一枚炸彈。就這樣,以革命鬥士的身份,他一直堅持到送走清廷最後一程。
  或正因為這樣的一段經歷,高劍父向來關心國是,抗日戰爭期間,為了籌款賑災,年近花甲的他還曾多次組織舉辦春睡畫院同人畫展,並希望用畫筆喚起民眾的覺醒和抗爭精神,《東戰場的烈焰》即為一例。
  創辦學校 嶺南畫派人才輩出
  1946年,就在廣州汽車改為右行的當年,高劍父回到了廣州,並重開了春睡畫院,還在原址創辦南中美術專科學校,號召春睡弟子回歸共襄校務,高劍父任院長,李釗良先生為教導主任。山水、花卉、人物俱以寫生入手授徒,畫風多屬嶺南畫派,每周舉辦觀賞會、演講會。
  次年,應廣州市政府邀請,高劍父又在春睡原址另創廣州市立藝術學校,兼任校長,第二學期遷光孝寺,南中美術專科學校改稱南中美術院,在廣州美術史上立下彪炳功勛。
  1949年,高劍父第三次入澳,直至1951年於澳門鏡湖醫院逝世,始葬於澳門西洋墳場,1961年遷葬香港粉嶺。
  雖然如此,由於培養了大批人才,在新中國成立後,靠著關山月等人的傳承,嶺南畫派依然活躍。
  20世紀50年代,中國的視覺藝術卷入了一系列重大的文化事件,其中包括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裝飾政府大樓,1958-1959年,在北京建設了所謂的“十大建築”,發起了一場浩大的雕塑和中西風格繪畫的創作運動,當時定製了345件作品(都是巨型的),受到當代人最高贊揚的作品之一就是合作完成的《江山如此多嬌》,為人民大會堂繪製,此件作品為傅抱石和關山月共同創作,二人在20世紀30年代都和嶺南畫派有關。
  與大陸嶺南畫派承擔起社會主義文化以及民族傳統文化需求的同時,在香港,現代藝術思潮也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顯露端倪,西化逐漸成為全社會的風尚,當時的代表是一本提倡現代主義的雜誌《文藝新潮》的出現,而這,也為慣於博採眾長的香港嶺南畫派添了不少新的元素。
  與此同時,高劍父徒弟、香港畫家黎明還曾在幾年前提出“宗師之墓回歸故里”的想法,畢竟,對故鄉的牽繫存於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,落葉歸根是不少漂泊在外游子的最後心愿。2007年,最終,高劍父之墓遷葬廣州銀河公墓統戰園,其夫人翁芝、兒子高勵節亦於當時回穗拜謁,直到現在,對於家父歸葬家鄉心愿的了結,高勵節稱自己一直都對生於斯的廣州深表感激。
  【高劍父生平簡史】
  1879
  出生於番禺員崗。
  1883
  入讀廣州私塾。
  1892
  拜居廉為師。
  1903
  赴日學習。
  1908
  廣州舉辦第一次“新國畫”個展。
  1923
  在廣州文明路創設“春瑞畫院”。
  1929
  所作《江關蕭瑟》、《絕代名女朱》參加比利時萬國博覽會,獲最高藝術紀錄榮譽獎。
  1933
  “春睡畫院”遷往廣州象崗山朱紫街。
  1946
  返廣州重開“春睡畫院”,在原址創辦南中美術專科學校。
  1951
  病逝於鏡湖醫院。
  參考資料:《嶺南畫派——中國現代繪畫的變革者》、《革命畫家高劍父》、《廣東繪畫》、《高劍父畫稿》、 《高勵節書畫集》、 《英治時期的香港中國水墨畫史》、《中國藝術》、《風尚與思潮:清末民國初中國美術史的流行觀念》另:感謝廣東華僑博物館王明惠館長對本文采訪提供的協助。  (原標題:題材新穎 嶺南畫派折衷中外 創辦藝校 春睡畫院人才輩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fzxresnc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